新西蘭,或叫紐西蘭(英語:New Zealand,舊譯鳥施崙;毛利語:Aotearoa,音譯:「奧特亞羅瓦」,意為「長白雲之鄉」)是個島嶼國家,位於太平洋西南部,相距澳洲約 1,600 海里。紐西蘭兩大島嶼以庫克海峽分隔,南島鄰近南極洲,北島與斐濟及東加相望。紐西蘭人自稱 Kiwi。
紐西蘭歷史
紐西蘭乃世上最年輕的移民國家之一。波里尼西亞移民約在西元 500年至 1300年間抵達,成為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。首批已知到此的歐洲人是奉荷蘭東印度公司之命而來的荷蘭人亞伯·塔斯曼(Abel Janszoon Tasman)所帶領的船隊,在 1642年抵達「南北島」西岸。當時他們不知兩島是分開的,故整體命名為 Staaten Landt(州地)。其後再依照他們在現今印尼巴塔維亞的基地名稱改為 Nieuw Zeeland。該基地原先命名是依照荷蘭本土的西蘭省。
1769年,庫克船長(James Cook)開始仔細研究紐西蘭,先後三次到訪南太平洋和紐西蘭,並為紐西蘭繪製地圖。其最初的地圖,把斯圖爾特島當作一個半島,把班克斯半島當做一個島嶼。庫克的地圖致使歐洲捕鯨船擴增在此地海域的活動,紐西蘭最終成為歐洲的殖民地。《懷唐伊條約》(Treaty of Waitangi)於 1840年簽訂後,紐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。但該條約有英文與毛利文二版本,英國皇室代表簽了英文版,毛利人簽了毛利文版。毛利文版承諾給毛利人「tino rangatiratanga」,這詞在毛利文意為「自治」,英文版卻翻譯成「首領位置」,雙方對文意及解讀不同。這詞和其他一些問題至今仍為紐西蘭政府與毛利人間的芥蒂。比如《海床和前灘的所有權》歸屬問題。1907年,紐西蘭決定加入英國成為自治領地,而非加入澳洲聯邦。1947年,紐西蘭獨立。
紐西蘭包含兩個主要島嶼,南島與北島,此外還有周圍一些小島。兩島之間為庫克海峽。
紐西蘭政治
紐西蘭是君主立憲制混合英國式議會民主制,因此並無成文憲法。紐西蘭「國家元首」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,亦即紐西蘭女王。總督代表英國女王主持政府。議會實行一院制的眾議院,通常有 120 個席位。每三年舉行一次選舉,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與聯立制,各政黨依其政黨得票比例分配席位。2005 年全國大選,毛利黨贏得的選區議席多於其政黨得票,總席位因此現有 121 席。主要政黨有工黨 (Labour Party)、國家黨 (National Party),和一些小黨。通常最大政黨無法取得過半數席位,必須拉攏小黨組成聯合政府。
紐西蘭經濟
紐西蘭經濟發達,是已開發國家。過去二十年,紐西蘭經濟成功的從農業為主,轉型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化自由市場經濟。農業的勞動力只佔紐西蘭 10%,但其畜牧卻是國家經濟基礎。全國一半的出口總值在農牧產品。羊肉、奶製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為世界第一。
紐西蘭是全球最大的鹿茸生產國和出口國,產量佔世界 30%。主要礦藏有煤、金、鐵、天然氣,和銀、錳、鎢、磷酸鹽、石油等,但儲量不大。石油儲量 3,000 萬噸,天然氣儲量 1,700 億立方米。森林資源豐富,面積 810 萬公頃,達全國土地 30%。天然林有 630 萬公頃,人造林 180 萬公頃。主要產品有原木、圓木、木槳、紙和木板等。漁產豐富。工業產品偏重農林牧加工,主要為奶製品、毛毯、食品、釀酒、皮革、煙草、造紙和木材加工等輕工業,產品主要供出口。農業已高度機械化,主要農作物為小麥、大麥、燕麥、水果等。糧食需從澳洲進口,不能自足。畜牧業用地 1,352 萬公頃,占國土一半。乳製品和肉類是最重要出口品,皆為世界第二,次於荷蘭。粗羊毛產量佔世界 25%,出口量世界第一。紐西蘭的 200 海里專屬經濟區為世界第四大,漁產豐富,區內捕魚潛力每年約 50 萬噸。
紐西蘭氣候宜人、環境清新、風景優美、旅遊勝地遍布、地表景觀富變化。旅游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約 10%,是僅次於乳製品業的第二大創匯產業。北島多火山和溫泉,南島多冰河和湖泊。尤其北島的魯阿佩胡火山地區,四周 14 座火山、1,000 多個高溫地熱噴泉、各種沸泉、噴氣孔、沸泥塘和間歇泉等千姿百態的奇景,形成世界罕有且獨特的火山地熱異常帶。
紐西蘭的生活水平相當高,排名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第 19。
哈卡舞
哈卡舞 (Haka) 是紐西蘭毛利人的傳統表演藝術。它是過去毛利人各族在開戰前表演的戰舞,藉以恫嚇對方。
哈卡舞的歌詞不固定,不同族群有其各自歌詞。哈卡舞最大特色是舞蹈結束時,所有舞者皆露出伸長各自的舌頭。原意是模仿敵人被殺後,頭顱被掛在長竿上的樣子。很多遊客卻覺得這動作表情很有趣。
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隊全黑隊 (「All-black」) 在比賽前表演的哈卡舞,現時已廣為世人知曉。
運動
橄欖球是紐西蘭最主要運動,具有非正式「國家運動」的地位。其他流行運動有板球、草地滾球、籃網球、足球、賽車、高爾夫球、游泳和網球[1]。
留言列表